自7月市场出现“反内卷”预期以来,纯碱价格经历了较为明显的波动。
供应端持续主导纯碱市场格局变化。当前市场偏弱的表现主要源于供需错配,并带动价格重心呈趋势性下行。上半年出现的两轮较为明显的价格反弹,也与市场对供应端阶段性集中检修的预期有关。若希望借助“反内卷”推动价格回升,无论从能源能耗还是工艺结构调整的角度看,最终仍需通过缓解供应端的核心矛盾来实现。 从产量看,纯碱产量在8月下旬创出了历史新高。主要原因在于当前行业产能处在历史高位,且在市场预期推升下,碱厂订单明显改善,企业开工意愿得以提升。行业龙头企业在8月末进行了新装置并网改造,在改造期间产量水平有所下滑,但随着后续新产能投放步伐的推进,供应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传统夏季集中检修期实际执行检修的企业寥寥,仅有个别企业在后续阶段安排检修,短期内供应仍有可能再创新高。 需求端方面,浮法玻璃对纯碱需求总体偏稳,但成品利润水平偏弱影响了下游的增量采购意向。近期随着产业链价格企稳,投机情绪回升也带动光伏玻璃日熔量有所提高。这一驱动主要来自于短期的市场心态,实际需求仍有明显减量。综合来看,需求端缺乏足以覆盖供应错配的潜力。 库存方面,据隆众资讯数据,7月初厂库库存180.95万吨,9月第一周则是182.21万吨。受7月行情大幅波动影响,碱厂订单来源及后续库存流向产生了较大变化。前期期货价格快速拉升导致期现商迅速买入现货,并在期货市场卖出套利,中游持货量迅速增加。 由于终端需求和下游成品利润未有明显改善,终端企业维持刚需采购策略。当前,期现商货源存在部分优势,碱厂则在待发期现订单支撑下进行稳价。随着供应端持续高位及期现待发订单的减少,部分上游厂家已开始调降价格促进签单。长期来看,若供应端给予持续压力,市场价格仍将承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