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报员供求信息会员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碳酸锂:从精神良药到“白色石油”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更新时间:2023-10-13 16:22:26
在锂电行业越来越壮大的当下,碳酸锂已一跃成为大宗商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碳酸锂同时也是精神科常用的药物,主要用于躁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使患者的情绪维持在正常水平。

  碳酸锂为何有如此广泛的应用?它是如何调节人的情绪的?碳酸锂治疗精神疾病的原理又与其作为“白色石油”的应用有哪些联系呢?

  优良的精神药物

  1949年,澳大利亚一位医生意外的发现,碳酸锂可以用于治疗精神性兴奋。从此,当时主要用于生产玻璃的“工业味精”碳酸锂,走向了药学家视野。1963年,医学家应用锂盐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有效率达到70%~80%。1985年,我国把碳酸锂作为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物,并且被迅速推广到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治疗。

  作为一种无机盐,碳酸锂无成瘾性且无蓄积;锂盐虽有不少副作用,但其副作用在停药后即可消失。这让碳酸锂成为了优良的精神药物。作为碱金属,锂离子会替代钾、钠离子与三磷酸腺苷酶结合,促使神经元之间细胞膜钠离子转换功能改善;锂离子还使细胞膜磷脂酰肌醇排空,并使细胞内磷酸肌醇形成循环受到抑制。这样,碳酸锂就可以干扰、抑制躁狂症患者神经元中产生的一系列动作电位变化。躁狂症患者在发病时,神经细胞内有较高的电子流动,而锂离子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由于锂离子的作用机制,不管是抑郁症、躁狂症还是双相情感障碍,锂盐都可以让患者的心境趋于正常。碳酸锂适应各种类型躁狂症发作期,可以预防各种情感性精神病复发,疗愈难治的双相情感障碍忧郁期和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兴奋状态,缓解各类精神疾病所致的冲动行为和兴奋状态及妇女经前期焦虑紧张状态。

  不过,碳酸锂也有副作用多的缺点。其副作用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手部震颤、皮疹、多尿等,共济失调、抽动、意识障碍等,过敏反应,如皮疹、面部水肿等也常见。碳酸锂还会造成甲状腺功能、胃肠功能和泌尿系统等不良反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碳酸锂安全范围较窄,,一般认为是0.5~1.2mmol/L,因此很易中毒。如果患者出现频繁呕吐和严重腹泻,或手部震颤加重,则可能是中毒先兆,应补充淡盐水,同时立即就诊。

  一跃成为“白色石油”

  从20世纪40年代成为精神药物以来,碳酸锂一直不是一种需求旺盛的产品。然而,最近几年,碳酸锂却一跃成为新兴大宗商品,甚至成为“白色石油”。这一切要归功于锂电池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约翰·古德诺夫教授在研究磁性材料时,偶然发现了钴酸锂作为正极,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寿命。随后,法国的拉谢德和美国的惠特克分别提出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石墨和钛酸锂,锂电池的三元组合正负极材料体系逐渐形成。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锂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开始逐步出现。索尼公司在1991年推出了第一款商用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中。此后,锂电池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锂电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锂的化学性质类似于钠、钾,是活泼的金属,在快速得失电子的同时,方便电池能量转换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性。如果使用不当或存在缺陷,锂电池容易引发过热、短路、爆炸等安全事故,且寿命过短。这些问题直到今天也未能完全解决。2002年,日本科学家吉野彰在针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提出了采用石墨材料的碳负极,降低了电池的重量和成本。此后,锂电池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电动汽车、储能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锂电池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也受到关注。这些终于让锂电池的原料碳酸锂成为了“白色石油”。

  因为碳酸锂可以同时作为精神药物和锂电池原料,许多药企也正“跨界”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去年,尔康制药就自筹资金10亿元,投资建设碳酸锂及其制剂项目,其用途也包括新能源产业。今天,患者服用的药物碳酸锂和使用的手机里的锂电池,说不定来自同一家工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