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传统产业遇上数字浪潮,一道转型难题摆在企业面前。肥城市聚焦企业发展痛点,以 “精准帮扶 + 平台赋能” 双轮驱动,帮助企业打破政策与生产困局,全程护航企业数字化转型。
走进位于老城街道的新华印刷车间,机械臂沿着轨道滑行,将一摞摞白卡纸精准送入印刷机,质检台前,高清摄像头取代人眼,红框标记出毫米级瑕疵。“这条智能生产线,每天能处理 10 万张订单。”据肥城新华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介绍,而在一年前,这里还因人工排产效率低、原辅材料管理无序、人工质检错误率高而错失不少订单。
一直以来,政策获取难、资源对接慢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得知新华印刷的困境后,肥城市工信局第一时间组建专项帮扶小组,借助研发推广的“肥AI企”小程序对接征途公司、华为(肥城基地)和联通公司,组成技术攻坚团队,为新华印刷量身定制了数字化转型方案。
“通过ERP系统全流程生产管理,我们的订单有效准备时间缩短了30%,设备限制率下降了15%,公司全年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0%,合格率从92%。提升到98%,客户投诉率下降了75%。”刘鹏说,借助数字化能耗管理平台,企业年减碳量800吨,实现了智能驱动产能与能效的双向升级,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增长。
“肥AI企”小程序平台将分散的政策信息、供需资源、服务商数据整合为结构化知识体系,打造出五大核心功能板块,为企业提供‘菜单式’定制化服务,企业平均获取政策信息的时间大幅缩短,资源对接效率提升显著,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开发过程中,我们紧密联动肥城市工信局,一方面整合其梳理的国家、省、市各级政策资源,确保政策板块内容权威准确;另一方面依托市工信局的企业服务网络,收集11个行业的企业供需信息,让平台资源覆盖更全面。最终构建出产业协同供需“随手查”、资金与荣誉政策“随手查”、产业政策、数字服务商“随手查”等4大核心板块。”山东征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波说。
“肥AI企”随手查小程序的产业协同供需板块更是构建起了本地产业链的“数字动脉”。平台聚焦钢铁冶金、化工、金融等11个重点行业,建立起覆盖310家企业的供需数据库,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匹配,不仅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更推动了本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通过优化版块分类,让企业‘指尖一点就能用’。目前平台已促成108家企业达成本地合作,累计合同金额达50亿元,形成‘本地产品服务本地、本地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肥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园臻说。
如今,新华印刷的转型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提升 35%,设备利用率从 65% 跃升至 88%,年节省成本超 1500 万元;产品合格率从 92% 提至 99.1%,客户投诉率下降 75%,年减少退货损失 260 万元,成为当地民企转型的标杆。
据了解,“肥AI企”随手查企业服务平台也进一步加速了政策红利落地,129项资金与荣誉政策通过平台精准推送,帮助企业少跑“冤枉路”,今年先后推动包括新华印刷先进工业网络应用场景在内的31个项目入选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占比达到泰安市的27.7%。
“目前,6家企业通过平台指引成功申报省级设备更新奖补,获认定设备金额2.08亿元,占泰安总额的 46.6%,数量与资金规模均居泰安首位。”肥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