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化工综合服务 > 国内新闻 > 正文内容
化工产业向“高”而行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网     更新时间:2024-10-31 13:16:30
化工产业由于经济总量大、关联度高、带动下游能力强等特性,是重要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在区域争相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传统化工产业谋求转型发展已进入关键期。
 
根据7月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山东17家化工园区上榜,数量居榜首,江苏、浙江分列第二、第三位。
 
自1992年化工产值首次超过江苏、摘得“中国化工第一大省”的桂冠以来,山东的化工经济总量始终位居全国榜首。
 
 
▲青岛形成了“2+5”的高端化工空间布局,图为西海岸新区的董家口化工园区。
 
7月4日举行的2024年度山东省化工行业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2023年山东省规上化工企业3429家,实现营收2.8万亿元、利润1141.8亿元,营收、利润分别占全省规上工业的24.7%、20.4%,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化工行业的19.6%、20.7%。
 
山东化工产业的发展壮大依托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丰富的煤炭、石油、原盐以及其他无机矿产资源,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然而,在国家全面部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山东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必须刀口向内进行自我革命,谋求从“资源型”转向“创新型”蝶变。《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在山东化工产业版图上,烟台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之城”,其拥有的万华化学2023年实现营收1754亿元、净利润168亿元,相当于为山东化工产业贡献了近15%利润。
 
万华化学的前身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烟台合成革总厂,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如今已成为化工新材料领域实现多项首创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为烟台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做出典范的同时,也将引领一个千亿甚至万亿级产业的诞生。
 
在万华化学的引领下,烟台汇集了泰和新材、中节能万润、美瑞新材、道恩集团、联合化学等一批新材料企业,拥有化工领域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1个,多个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位居行业第一。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决然对立的,关键看采用什么技术、追求什么产品。”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的这番话,体现了烟台对于支持传统产业走出高质量发展路子的决心。对于化工这一传统支柱产业,烟台正依靠技术创新,打造全球一流的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聚集区。
 
作为山东省内的经济龙头城市,青岛的化工产业潜力巨大。与东营、淄博等省内其他化工大市相比,青岛并非“坐在矿山上”谋发展,而是靠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子。
 
上世纪20年代,青岛华商福顺泰商号经理杨子生在青岛创办维新化学工艺社,开始从事化学染料制造,标志着青岛化学工业的诞生。从那时起,“开放”这个关键词就一直贯穿青岛化工产业发展之路的始终。
 
如今,青岛形成了“2+5”的高端化工空间布局,西海岸新区的董家口化工园区依托世界第四大港口青岛港重点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2022年,西海岸新区高端化工产业产值实现1654.1亿元,同比增长17.2%,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7.2%。
 
作为青岛市高端化工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海湾化学近年来加速“出海”,逐步嵌入世界化工产业链、供应链。一方面,其低温乙烯年进口量已达到50—60万吨,占全国低温乙烯进口份额超过25%,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低温乙烯采购商;另一方面,其产品出口竞争力也在不断攀升,明星名牌“海晶牌”聚氯乙烯近一半产能由海外市场消化。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催化聚合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庆刚曾给出建议,山东可以依托青岛和烟台,形成类似于舟山和宁波那样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与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面对全国乃至全球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山东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正在向着全球价值链更高处不断迈进。
 
商周刊记者 张雅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