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化工综合服务 > 国内新闻 > 正文内容
德勤中国发布“十五五”中国能源业关键议题报告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更新时间:2025-07-14 14:31:20
化石能源面临转型升级新使命

  7月9日,德勤中国发布《“十五五”时期中国能源行业关键议题》报告提出,“十五五”期间全球能源结构将深度调整,能源消费总量保持温和增长。在全面绿色转型政策下,化石能源在能源安全、产业支撑和经济韧性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将与新能源将在较长时期内共存共进、协同演化,与此同时,中国化企迎来发展新机遇。

  能源行业步入新阶段 聚焦安全性、经济性

  德勤中国能源、资源及工业行业主管合伙人吕岩表示:“当前,全球能源行业正步入一个新阶段,结构重塑、主体多元、技术驱动将成为未来五年的核心趋势。随着新兴经济体崛起而东移,亚洲、非洲、中东成为能源消费与技术应用的主要增量市场。”

  在这一进程中,保障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与可持续性仍是所有国家不变的核心逻辑。吕岩介绍说,一方面,传统能源作为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未来五年仍将在电力保供、工业支撑、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发挥“压舱石”作用,短期内难以被替代;另一方面,风光、氢能、储能等新兴能源形态加速成长,推动全球脱碳,也孕育着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升级。

  吕岩认为,地缘格局、投资流向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体系向区域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演进。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已深度嵌入全球体系之中,尽管转型节奏受短期扰动影响,但多极贸易与技术协同正推动能源系统迈向更具灵活性、韧性与可持续性的未来。

  化石能源发挥作用不可替代 中国成化工新材料产能核心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仍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73%。报告提出,在全球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化石能源在能源安全、产业支撑和经济韧性中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

  吕岩表示,“十五五”期间,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度低碳化,化石能源的功能定位发生转变。其传统“燃料属性”不断弱化,“材料属性”日益凸显。这一变化推动全球化工产业从“大化工”模式向“高精专”转型,产业价值链重心向精细化学品、功能性材料和绿色新材料倾斜,推动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化工产业格局分化,区域化与专业化并行。吕岩介绍说,中东地区依托天然气资源优势,亚洲新兴市场依凭借低成本制造能力,持续向全球市场输出低价大宗化学品,进一步挤压欧美等传统高成本地区的竞争空间。

  预计到2030年,欧美和日本将聚焦于高端材料,逐步退出对成本敏感的传统大宗化工领域;中国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制造能力及庞大的市场需求,在巩固基础化工产能优势的同时,加快建设高端新材料产能,成为全球化工产能的核心区域;中东与东南亚则以资源和成本优势为基础,继续深耕基础化工,并延伸至部分中端产品,形成多极协同的的新一代全球化工产业版图。

  跨国化企调整产品布局 中国化企海外并购迎风口

  吕岩介绍说,“十五五”期间随着国际化工巨头传统产品业务利润下滑,加快战略调整,中国化工企业将迎来良好的海外并购机遇。

  “受全球供需过剩、成本上升与竞争格局变化影响,国际化工巨头普遍面临传统产品利润下滑压力,加快战略转型,一方面剥离低效资产、收缩传统产线,另一方面聚焦新材料放下加大布局。”吕岩说,面对全球化工行业格局重构,中国化工企业迎来海外并购良机。

  吕岩认为,有三类资产具有吸引力。其中,具有一定技术壁垒但利润承压的中端化工资产,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快速填补技术短板,并借助原有品牌和渠道拓展海外市场;位于欧美,拥有成熟品牌与市场渠道的资产,可以为中国企业打开发达市场通道;因环保法规被迫出售的欧洲资产,若转移至中国,通过升级改造和本地工程能力赋能,有望实现盈利能力重构。

  考量化企全球协同运营能力 重在拼技术、拼生态

  报告提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加速推进,化工企业正面临一系列关键抉择与系统性变革挑战。

  吕岩进一步解释说,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从“拼价格、拼产能”向“拼技术、拼生态”跃迁。一方面,传统以规模与成本取胜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化工企业需从资源加工者向材料创新者和应用场景嵌入者转型,构建产品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另一方面,面对“卡脖子”环节集中暴露,提升原创技术突破能力与关键原料自主可控能力将是中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在全球区域化、绿色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企业还需统筹国际产能配置、政策适应能力与ESG合规体系建设,提升跨周期抗压与全球协同运营能力。

  “那些能够在价值链高端稳住技术优势、在供应链重构中灵活应变、并在绿色转型中建立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将在新一轮产业重塑中脱颖而出。”吕岩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