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预测性维护的准确率达到90%,人工巡检时间降低20%,软件投资降低50%~80%,人力投入减少30%~50%,收益提升1%~3%……数智技术在能源和化工行业已然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与巨大价值。
9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华为举办“智能催化创新,安全高效同行”——智慧化工高峰论坛,来自海内外的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分享了数智化转型的战略与实践成果,展现了通过生态协同、标准共建来推动行业整体升级的清晰路径。
大模型融合专业知识 打造多场景智能化应用
“当前,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数智技术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挑战,保障安全生产与提升运营效率是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华为化工建材军团总裁李俊朋在开场致辞中这样说。论坛上,多位业内专家分享了5G-A、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数智技术与化工行业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方案与实践经验。
中石油(北京)数智研究院有限公司创新中心王晨介绍,中国石油联合华为等企业打造行业AI大模型——昆仑大模型,锚定油气勘探、炼化生产、油气销售、装备制造等方面推动油气产业全面焕新。以炼油化工领域为例,常减压装置大模型深度整合了15亿条多模态生产数据资源,构建操作智能辅助、生产设备诊断、工艺运行优化等AI+应用场景,通过常减压工艺优化实现预测时效性从天级提升至分钟级,单装置年收益预期提升700万元以上。
提炼工业场景知识 推进生产运营加速转型
当前,石油和化工企业正在AI等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将工业场景中人的经验与知识,提炼为加速生产运营优化与转型的“燃料”。
贵州磷化科信部副部长杨晓勇指出,通过融合数据与机理模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贵州磷化在黄磷装置能耗优化、磷石膏制水泥全局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帮助企业降低能耗、稳定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与企业收益。
“现在AI还解决不了‘造火箭’的问题,主要完成的还是‘选螺丝’这样的工作。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在工程师的工作中找到这些经验。”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智化部总经理徐建光表示,在AI联合创新方面,双方探索应用的设备预测性维护的准确率已达90%,人工巡检时间降低了20%。AI在编制化工生产场景标准作业程序(SOP)方面,构建的化工智能Agent,使SOP文档审核效率提升了50%,显著节省了工程师的人力投入。
“从未来的角度来说,我们还需要建设AI基础设施来推进数字化转型,我觉得这是个长期的话题。”徐建光说。
联合多行业创新 培育数字解决方案新生态
数字化转型的实现离不开产业生态的协同共建。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华为发布了与众多行业伙伴围绕多行业场景方案创新、AI大模型及硬件融合应用、服务模式升级以及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展开的深度合作成果。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发布了双方面向多行业的工业AI场景化创新解决方案。这一创新解决方案能够覆盖生产自主运行、安全优先、质量提升、节能低碳、设备健康、生产运营、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核心场景,为行业企业带来显著的业务价值。基于时间序列大模型TPT统一软件与模型,其能够将软件投资降低50%~80%,人力投入减少30%~50%,并实现1%~3%的收益提升;超图大模型HGT则通过构建工业级决策中心,实现运营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会上,华为还与兰州石化、仪综所、昆仑富士、和利时集团、康吉森等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面向流程工业的NIICA(Networked Intelligence Industry Control Architecture)SPE(Single Pair Ethernet)网络解决方案。该方案引入单对以太网(SPE)技术,通过部署SPE现场交换机和光纤回传网络,替代了过去海量的独立铜缆,节省大量铜线资源,并将现场仪表的通信带宽提升至10Mbps,实现了超宽带数据传输,为现场数据采集、远程诊断和智能应用创造了全新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的SPE交换机,可在零下40℃至70℃的严苛环境中稳定运行,并可提供SPAA的540MW本安供电。
未来,华为将继续携手各界伙伴和开发者,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开发工具的兼容性,并加强AI能力的共建,不断推动生态完善,加速万物智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