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材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基于废物生物质的新型多孔碳材料
文章来源:新能源网     更新时间:2025-04-11 15:21:27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通过微生物代谢有机污染物同步实现废水净化和电能回收,在可持续能源和污水处理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该技术的实际应用长期受限于阴极氧还原反应(ORR)的动力学障碍——传统铂基催化剂虽性能优异,但其高昂成本和有限储量严重制约了MFC的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全球每年产生的数百万吨沼气残渣(厌氧消化副产物)多以填埋或焚烧处理,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带来环境压力。

 

鉴于此,上海交通大学沈国清/陈钦程团队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从废物生物质中产生的单原子Fe饰的N型多孔碳,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废水处理的高性能空气阴极的研究论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废弃生物质(沼气残渣)的高效单原子铁-氮掺杂多孔碳催化剂(Fe-SA/NBC),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该催化剂通过精确调控Fe-N₄活性位点和分级多孔结构,展现出优异的ORR催化性能:动力学电流密度达18.89 mA·cm⁻²,半波电位0.74 V,均优于商用Pt/C催化剂(10.38 mA·cm⁻²0.73 V)。在实际MFC应用中,Fe-SA/NBC阴极实现了882.92 mW·m⁻²的功率密度(较Pt/C提升22.6%),并显著提高了COD47.8%)和氨氮(94.9%)的去除效率。通过同步辐射、电化学测试和DFT计算,研究揭示了单原子Fe-N₄位点的高效氧活化机制。这项工作不仅为废弃生物质资源化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MFC阴极材料开辟了道路,对推动废水处理-能源回收一体化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沼气残渣的单原子铁-氮掺杂多孔碳催化剂(Fe-SA/NBC),其表现出卓越的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动力学电流密度18.89 mA·cm⁻²,半波电位0.74 V),显著优于商用Pt/C催化剂。在实际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中,该催化剂不仅实现了882.92 mW·m⁻²的高功率密度(较Pt/C提升22.6%)和优异的污染物去除效率(COD 47.8%,氨氮94.9%),还通过理论计算揭示了Fe-N₅活性位点的高效催化机制。研究创新性地将废弃生物质转化为高性能催化剂,并通过串联供电实验验证了其实际应用价值,为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废水处理-能源回收一体化技术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