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流域,泰安。在这片被母亲河滋养的土地上,一家传统化工企业正悄然经历一场蜕变。山东华阳迪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尔化工”)的厂房里,工人们不再只生产普通的工业硝酸,而是将目光投向光热发电所需的熔盐储能材料,以及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环保肥料。这场转型的背后,是中泰证券以金融之笔绘就的一幅“生态与经济共赢”画卷。
迪尔化工的转型并非偶然。中泰证券项目团队初次走访企业时,敏锐地捕捉到其生产线上一款特殊的熔盐产品——它能在高温下稳定储能,是光热发电的核心材料。“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黄河流域绿色能源布局的关键一环。”项目负责人回忆道。团队深入调研后发现,迪尔化工的环保肥料能有效降低农业径流污染,直指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治理的痛点。但企业面临资金瓶颈,扩建熔盐产线需投入巨资,传统融资渠道难以覆盖创新风险。中泰证券没有止步于财务数据,而是将企业放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坐标系中评估其价值。他们为企业量身定制资本市场解决方案,将金融资源精准导向生态效益最突出的环节。
如何将一家传统化工企业的“绿色基因”转化为资本市场的语言?中泰证券投行团队帮助企业明确其“熔盐储能+环保肥料”双主线战略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契合点,突出企业熔盐产品在储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与环保肥料的生态价值,强化其“绿色+创新”属性。最终,迪尔化工成为北交所首家熔盐储能新材料上市企业,泰安市也因此实现了企业北交所上市“零的突破”。
上市不是终点,而是绿色转型的新起点。中泰证券协助企业将募集资金1.22亿元全部投入“年产20万吨熔盐储能项目(一期)”。在项目工地,工程师指着正在安装的储罐说:“这些设备投产后,每年可为光热电站提供相当于减煤10万吨的储能能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产业链层面,迪尔化工的转型带动上游硝酸企业改进环保工艺,下游电站因稳定材料供应加速布局光热项目。“这家企业的上市,像一颗石子投入黄河,漾起了绿色产业的涟漪。”
迪尔化工的案例正在产生超越企业自身的价值。泰安借此梳理出“绿色化工+资本助力”的发展路径,多家沿黄企业启动对标转型。中泰证券将这一案例提炼为“绿色识别—资本对接—产业赋能”的服务范式,复制到其他流域治理项目。这一项目的落地,也印证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非矛盾体,而是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化场景在这里显现。
中泰证券的实践表明,新时代浪潮下的金融服务应当是能读懂产业脉搏、适配战略需求的“共生式陪伴”。当资本愿意为一抹绿色驻足,当金融活水甘愿润泽一棵棵尚未参天的树苗,黄河畔的故事便有了更辽阔的回响。
(大众新闻记者 都亚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