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0日,一则重磅消息震撼了材料科学界: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在温和条件下利用激光辐照技术,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 这项成果不仅登上了国际顶级材料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更被业内专家称为继“原子抽提”之后,中国在“原子经济”领域又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为能源、军工、电子等多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 一、高熵合金难题:传统制备的困境 要理解这项技术的革命性,先得搞清楚什么是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HEAs)。传统合金,比如不锈钢,通常是以一种金属为主(如铁),再掺入少量其他元素(如铬、镍)来改善性能。而高熵合金则完全不同:它由五种或更多金属元素以近似等比例混合而成,形成一种结构高度无序但性能极为优异的新型材料。 科研团队形象地比喻:“就像把性格迥异的十个人塞进同一间办公室,还要让他们高效协作。”如果组织不当,就会“各自为政”,导致材料内部出现相分离、团聚、结构不稳定等问题。这正是长期以来制约高熵合金发展的核心难题。 更难的是,要把这种复杂的多金属体系做到亚纳米级(<1纳米,约几个原子直径大小),几乎是对物理极限的挑战。传统方法需要上千摄氏度的高温熔炼,不仅能耗巨大,而且容易导致某些贵金属挥发或偏析,最终产物颗粒粗大、活性低、成本高。科研团队曾形象地比喻,这就像“煮一锅粥,火太大容易糊底,火太小又煮不熟”,必须找到那个“刚刚好”的火候。 二、激光“快热快冷”:中国团队的破局密钥 安徽师大与中科大团队没有走传统高温路线,而是另辟蹊径,用一束纳秒级脉冲激光,打开了通往亚纳米高熵合金的大门。他们的实验设计堪称“精妙”:将含有多种金属盐的溶液与金纳米颗粒混合,然后用纳秒级激光脉冲照射。 关键就在于金纳米颗粒的“等离激元光热效应”——当特定波长的激光打在金颗粒上时,其表面自由电子会发生集体振荡,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带来了两大“超能力”: 1.超快升温:在纳秒(十亿分之一秒)内,金颗粒表面温度可飙升至2000℃以上,足以让所有金属前驱体瞬间熔融、活化。 2.超快冷却:激光脉冲结束后,热量迅速散失,降温速率高达每秒100亿摄氏度!如此极端的冷却速度,使得不同金属原子来不及“分家”,被迫“冻结”在均匀混合的状态中,形成稳定的高熵结构。 这种“快热快冷”的极端非平衡过程,完美绕开了传统热力学限制,实现了多种金属在原子尺度上的高度均质化。更令人惊叹的是,整个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无需复杂设备,能耗极低。 据论文数据显示,科研团队成功合成了包含金、铂、钌、铑、铱五种贵金属的亚纳米高熵合金,平均粒径仅为0.8纳米,接近单原子级别。更进一步,他们验证了该方法的普适性——最多可整合多达十种金属元素,为材料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 三、“原子经济”新范式:资源利用的极致优化 这项技术之所以被称为“原子经济”的典范,核心在于它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极致优化。所谓“原子经济”,最早由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莱斯提出,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尽可能让反应物中的每一个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减少浪费。而在材料科学中,“原子经济”意味着:用最少的原子,实现最高的性能输出。 以催化领域为例,目前全球每年消耗数万吨贵金属用于工业催化,尤其是铂、钯、铱等稀有金属,价格昂贵且储量有限。传统催化剂中,大量贵金属被“埋”在颗粒内部,真正参与反应的只是表面少数原子,利用率往往不足10%。 而此次合成的亚纳米高熵合金,由于尺寸极小、比表面积极大,几乎每个原子都能暴露在表面并参与催化反应。实验表明,在电解水产氢反应中,这种新材料的催化活性是商用铂碳催化剂的5倍以上,且稳定性极佳,连续工作100小时性能无衰减。 这意味着什么?同等催化效果下,贵金属用量可减少80%以上。按当前铂金约300元/克的价格计算,仅此一项技术,就可能为氢能产业每年节省数十亿元成本。 四、潜力与全球竞争:战略级突破 高熵合金因其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抗腐蚀、抗辐照等特性,被视为下一代高端装备的核心材料。 而中国在这条赛道上已悄然领先。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9月,中国在高熵合金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已达3569件,位居全球第一,远超美国的500件。 此次亚纳米级高熵合金的突破,将进一步提升材料的轻量化、强韧化水平。例如,将其用于火箭发动机喷管或战斗部外壳,可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抗冲击能力。 回顾过去几十年,中国在高端材料领域长期受制于人:高端轴承钢依赖日本,航空钛合金受限欧美,光刻胶、碳纤维等“卡脖子”问题屡见报端。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一批原创性成果接连涌现。从“原子制造”到“量子材料”,从“超导突破”到“高熵合金”,中国正逐步摆脱“模仿者”角色,成为全球新材料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此次亚纳米高熵合金的诞生,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极端制造、原子尺度调控、多学科交叉方面的深厚积累,更意味着我们正在构建一条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 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具备极强的可扩展性与产业化前景。在能源领域,亚纳米级高熵合金可替代传统铂基催化剂,大幅降低燃料电池成本;在环保领域,其高效催化性能可加速工业废气处理;甚至在医疗领域,含钆、镝等稀土元素的高熵合金正被探索用于癌症靶向治疗。 未来,随着这项技术的进一步产业化,我们或许将见证一个由“原子级精准制造”驱动的新时代。而中国,正站在这一浪潮的最前沿,引领着全球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 原文链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87891.html 来源:贤集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