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临淄区的鑫泰石化集团重油加氢和绿色低碳烯烃一体化项目
区县竞进筑根基,五载蝶变谱新篇。
“十四五”以来,淄博各区县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图景已清晰呈现:古都临淄鑫泰石化厂区,首套百万吨级国产沸腾床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重油高效转化;黄河岸边高青氟化工产业园,半导体用可熔性聚四氟乙烯跻身国内前列;鲁山脚下透着沂源山泉清甜的青啤走出“梦工厂”,蒲翁故乡“零碳玫瑰”在光伏板下绽放……
五年来,这座传统工业城市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抢速度,在优势产业培育中铸特色,在绿色转型实践中探路径,形成“一区一亮点、全域共提升”的生动格局,为其转型写下鲜活注脚。
项目攻坚竞速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更是转型跨越的“动力源”。五年来,淄博市各区县以“速度”破局,用“硬核”立标,通过机制创新破解瓶颈,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9月28日,位于临淄区的鑫泰石化集团200万吨/年重油加氢和绿色低碳烯烃一体化项目7套生产装置实现深度中交。该项目是国内首套采用国产沸腾床技术百万吨级项目,成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树立国产技术自信的关键。作为临淄区传统化工产业转型的标杆,鑫泰石化正向高端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领域全力进军。
沂源西部新城的青啤“梦工厂”则演绎着“速度与品质”的双重突破。作为淄博市重大招引建设项目和沂源县“头号工程”,仅一年半时间,青岛啤酒山东绿兰莎啤酒有限公司年产6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正式出酒,刷新了青啤公司同类项目建设速度纪录。该项目并非单纯的产能迁移,而是按照“工业旅游+休闲商业+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定位规划建设,串联文旅资源,打造“青啤小镇”活力片区。
从淄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双百目标”,到周村年产32万吨高端板材生产线的有序运转,再到桓台氢能质子膜占据全国六成市场份额,淄博各区县围绕产业突破,锚定“四新”赛道,精准抓项目促发展。这些聚焦细分领域、瞄准高端方向的项目落地见效,正是淄博在项目攻坚中“量质齐升”的具体实践和激活发展动能的核心密码。
特色集群崛起
立足优势深耕细分领域,淄博市各区县集中资源打造“拳头产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高青氟化工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博山水泵从“传统制造”到“高端智造”,成为区县产业升级的典范。
在高青县,氟化工产业依托化工产业园实现迅猛发展,目前,已聚集飞源化工、齐氟新材、澳宏化学等规上企业8家,连续两年产值突破60亿元,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2025年,高青化工产业园完成扩园提升,土地扩容4000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具备了承载大型项目的雄厚实力,进一步强化了“园区内上下游配套联产”的独特优势。
博山区水泵产业通过“技改+创新”焕发新活力。作为全国知名的泵业产业基地,近年来博山区聚焦智能化升级与产业链整合,推动传统泵业向高端化、精密化转型。该区搭建泵业特色园区,推动检测、研发、物流等资源共享,通过“抱团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少企业凭借技术优势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出口额逐年稳步增长。
张店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淄博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淄川区重点发展聚乙烯复合材料、聚醚酮酮等产业链,目标打造两个千亿级和多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周村不锈钢产业直指“千亿集群”;沂源县则着力培优培强新医药、新材料两大产业链群。从“单点闪光”到“全域成势”,特色集群的崛起生动诠释了“一区县一主业”布局的科学性。如今,淄博正以集群化思维重塑产业竞争力,让区县特色成为全域发展的“强支撑”。
绿色转型破局
作为老工业城市,淄博正勾勒着绿色转型的“双向奔赴”,齐鲁石化“碳减排革命”与淄川废弃矿山“生态重生”,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共赢。
今年5月,由国家能源局主办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发布,齐鲁石化百万吨级CCUS项目成功入选。项目启动5年来,已累计外送二氧化碳超170万吨,减排量相当于植树1530万棵、1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驶1年。位于桓台县的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建成年产70万吨高端聚烯烃和30万吨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等项目,实现了从基础炼油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的全产业链跨越。
在淄川区大奎山山顶,全国首个“矿地融合”示范工程——1.3万平方米鲜花温室,实现了农光互补、生态修复、闭坑矿井利用,改善了废弃矿井水污染状况。同步推动的固碳项目,可从企业捕集二氧化碳,促进植物光合作用,让每一支从大奎山走出去的玫瑰都是零碳鲜花。2026年二期项目完工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15亿元。淄川区将“工业锈带”变为“生态秀带”,为老工业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淄博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五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淄川区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临淄区打好绿色发展转型战,万元GDP能耗较“十三五”末下降20.5%;“碳惠高青”引领区域绿色发展;沂源则实现我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零的突破。
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淄博各区县以项目为笔、产业为墨、绿色为底,正奋力书写着“强富美优”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