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化工装备与仪表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桓台智造”聚势出海
文章来源:身边24小时     更新时间:2025-10-22 12:59:53
机声轰鸣,焊光闪烁。10月17日,在山东晨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钟机械)智能化车间内,工人们正对一批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的造纸装备进行最后的调试与包装,它们即将分别发往俄罗斯、罗马尼亚、泰国。
 
“目前公司订单已排至2026年3月,订单饱满不仅反映了自身的发展现状,更体现了桓台产业链协同的整体优势。”晨钟机械副总经理杨永国说。
 
晨钟机械的繁忙景象,是桓台县制造业集群发展、扬帆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在桓台县氟硅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园区,多家企业同样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桓台智造”正成体系地走向全球。
 
出海之路何以行稳致远?答案是:推动企业从“单兵作战”转向“集群方阵”协同出击。现在,桓台县已在多条产业链上培育出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形成了从基础材料、核心部件到整机装备与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
 
在淄博大桓九宝恩皮革集团,工人们正加紧完成一批高端皮革订单。这家拥有70多年历史的企业,已成为我国唯一一家国际奢侈品牌核心包袋革供应商,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2%。集团董事长张继国介绍,公司已注册海外家具自主品牌,并搭建起专业的跨境电商团队,自主品牌出海势头强劲。
 
在山东太极搪瓷股份有限公司,一批印有德文标识的制药设备正装车发往德国拜耳集团。该企业经理郭猛表示,通过突破“外包不锈钢搪玻璃”关键技术,设备寿命从5年延长至15年,产品单价提升至普通设备的5倍,企业凭借技术实力赢得了国际高端客户的认可。
 
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桓台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正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技术、品牌、标准输出的跨越。东岳集团的燃料电池膜实现量产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迈科钨钼的36微米钨丝金刚线关键技术指标超越国外同类产品,海思堡则将自行开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推广至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市场。
 
“真正的全球竞争力,体现在企业对定价权和行业话语权的掌握。”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副总经理周志强说。他以聚烯烃新材料为例:“普通丙烯每吨约7000元,加工成医用材料后,价值可增长8倍以上。”今年,通过与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的合作,该企业产品已成功进入强生、美敦力等国际医疗企业的供应链。
 
“在桓台,我们很容易找到高水平的配套供应商。”一位装备制造企业负责人感慨,许多供应链环节在本地就能解决,这极大提升了研发速度和市场响应能力。
 
这种“隔墙供应”的便利与“抱团发展”的协同,成为“桓台智造”征战全球市场的重要支撑。面对激烈国际竞争,桓台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晨钟机械与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构建起“车间对接学堂”的研发模式,已推出20多项国家或行业首台(套)产品;东岳硅材等多家新材料企业则攻克关键性技术难题,产品性能比肩国际顶尖水平。还有更多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企业,凭借技术攻“尖”,打破国外垄断,在行业细分领域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实力。
 
同时,桓台的出海模式正从“卖产品”向“输出价值链”深化。以造纸装备集群为例,其向上拉动新材料研发,向下整合设备、工艺与管理服务,形成“交钥匙”工程能力,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出海。“我们不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凭借定制化解决方案与技术参数赢得尊重。”一家企业外贸部门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桓台工业品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市场覆盖东南亚、中东、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地区。这支以“专精特新”为主体、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工业舰队”,正以技术实力和系统能力,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开辟出日益宽广的航路。
 
记者 赵希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