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东营市科技创新平台能级跃升新格局新闻发布会召开,山东产研中科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巴悦生就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建设发展情况,答记者问。
巴悦生表示,作为全省高端石化行业唯一省级创新创业平台,该共同体自 2020年1月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获批建设以来,始终聚焦高端化工领域创新突破,通过整合政企研资源、搭建专业化运营架构,已逐步成长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创新载体。
共同体已成功构建“企业出题、共同体揭榜、共同研发、产业集群中试转化”及“技术引进、中试验证、产业集群内转化”两套创新机制,累计研发投入超5亿元,取得显著成效。共同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PETG高端聚酯、高强高模沥青基碳纤维等中试项目已形成工艺包,预计年内具备转化条件,实现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推动国产替代项目产业化,1000吨/年丙烯酰胺红球菌全细胞催化剂、高端新能源碳材料等项目已成功产业化,在高端化工催化剂和新能源材料领域实现替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引进储备线性α-烯烃、氢化丁腈橡胶、PEF等10余个中试项目,旨在提升高端化工产业链效能与附加值。
在特色做法上,人才引育方面,聚焦创新链激活人才链,采用“政府牵引+企业、院校参与”模式,引进徐春明院士、庄庆发院士团队及俄罗斯院士等高端人才40余人,集聚高层次人才80余人,成功申报区内首家院士工作站及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与十余所高校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组建110余人研发团队,累计培养引进实用型技术人才1200余人。培育孵化方面,强化企业孵化与产业拉动,培育6家科技型企业,突破碳纤维、高端针状焦等“卡脖子”技术;结合本地产业特点,推动研发到产业化的有效衔接,打造全国高端化工及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验证与转化平台;前瞻布局新兴领域,培育高端化工、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设备共享方面,整合中试与检测设备资源,打造开放共享平台,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依托国内唯一100kg/h高端聚酯连续中试设备,为多家企业提供产品与催化剂验证服务;探索“装置共享+基金支持”模式,吸引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下一步,山东产研中科高端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将明确定位,谋划建设高质量园区引领型创新中心。依托产业基础与中试基地资源,聚焦传统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与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建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中心。通过理顺机制,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机制;强化服务保障,与中科院、大连理工等共建实验室,与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共研专项,搭建研发合作网络;针对中试项目招商融资难题,与投资机构建立成果推荐机制,推动专利或工艺包转让;增强孵化能力,打造“科技+平台/人才/金融”模式,建立科技成果引进、培育、孵化机制,力争2026年前申报国家级孵化器。重点攻关,打造科技研发与成果辐射高地。高标准建设中试基地二期,配套规划不低于300亩的新质生产力特色“园中园”;聚焦先进碳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三大产业攻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加快成果转化,推动稀土橡胶、PCT共聚物等项目年内完成工艺包编制,实现首批转化;优化设备共享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塑造转化新优势。(大众新闻记者 杜美萱)
|